关于中国的方志文化,你了解多少? | |
发布日期:2019/3/12 16:03:45 | |
“国有史,郡有志,家有谱。”地方志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,是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历史地理文献,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地方志,简称“方志”,是按照一定的体例,全面记录某一地区自然、社会、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等各方面情况的重要文献资料。清代著名学者章学诚称:“方志乃一方全史”。
章学诚画像
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,地方志的编修历史悠久。方志之名,最早见于《周礼》。《周礼·春官》记载,“小史掌邦国之志,外史掌四方之志;《周礼·地官》记载,“诵训:掌道方志,以诏观事”。东汉正式产生了中国古代第一部志书——袁康、吴平撰写的《越绝书》。该书共二十五卷,现存十五卷,记载了春秋战国时期吴越两国争霸的历史,并详细记述了吴越两国的山川、地理、物产等,因此被一些学者尊为“中国地方志之鼻祖”。
《越绝书》书影
魏晋南北朝时期,方志有了进一步发展。东晋人常璩撰写的《华阳国志》,记载了四世纪中叶以前西南地区的历史、地理、人物、风俗等情况。该书体制完备,内容丰富,考证翔实,史料可靠,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以“志”命名的方志。
《华阳国志》书影
自东汉至北宋,千余年间,方志曾以地记、地志、图经等名称和形式长期流行,如《隋区域图志》《元和郡县图志》等。宋元是方志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期。这一时期,地方志无论在内容、体例上,还是在名称上,都完成了向完全意义上的地方志(今天人们常见到的方志)的过渡,保存下的名志较多,如《延祐四明志》等。自此以后,地方志书大多成为内容丰富、体例完备、统合古今的地方百科全书。
《元和郡县图志》书影
明清两代是方志的兴盛时代,无论朝廷还是地方官府都十分重视地方志的编纂,颁布了数十次的修志诏书,发布了无数的修志檄文。在朝廷的大力号召下,修志的地区遍布全国各地,成书数量大增,可谓是“天下藩郡州邑,莫不有志”“下至府州县,虽僻陋荒岨,靡不有志”。这一时期的名志众多,为历代之冠,如陈士元的《滦州志》、戴震的《汾阳县志》、阮元的《广东通志》等。
戴震画像
明清时期,今香港、深圳两地同属广东新安县。《新安县志》是在清朝康熙及嘉庆年间编修的两部《新安县志》的基础上重新进行点校修订的地方志书。全书分为沿革志、舆地略、山水略、职官志、建置略、经政略、海防略、防省略、宦迹略、选举表、胜迹略、人物志、艺文志等,共二十四卷。该书是与香港、深圳两地最直接相关的地方志,记录了大量关于香港、深圳两地的古代历史资料,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,对于重构香港史、深圳史有重要意义。
|
|
[ 上一条] [下一条] [返回]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