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新闻中心
文章搜索:  
宗祠文化起源于北方,为什么南方的祠堂却比北方多
发布日期:2019/8/13 14:07:38

儒家文化传统建筑


宗祠,即祠堂、宗庙、祖庙、祖祠,是供奉祖先和祭祀场所,是我国儒家传统文化的象征。宗祠制度产生于周代,上古时代,士大夫不敢建宗庙,宗庙为天子专有。宋代朱熹提倡家族祠堂:每个家族建立一个奉祀高、曾、祖、祢四世神主的祠堂四龛。祠堂是族权与神权交织中心。记录着家族的辉煌与传统,是家族的圣殿。作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儒教文化的象征与标志,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。

 我们常常可以在一些影视剧里面看到,一些大家族都有自己的祠堂,里面摆放着很多的牌位,这些牌位都是家族当中已经死去的人们,而这样的大家族很多也都是当时的名门望族,流传时间很长,名声很高。不过“祠堂”这种地方,在现代社会来说其实并不多见,而且大部分都在南方,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,南方的祠堂要比北方更多呢?



我们都知道华夏历史上的政治中心长期是在北方,所以宗祠文化实际上是起源于北方。像著名的山西洪洞大槐树,那是许多家族姓氏的根祖之地啊。

但随着历史的发展,现在南方的,特别是在岭南地区,其宗祠文化氛围确实要比北方来得厚重。前段时间热播的《破冰行动》,里面的塔寨便是一个很好的体现。林氏宗族的制度,在村子里,有时甚至凌驾于法律,其影响可见一斑。

  作为发源地的北方之所以不如南方,主要还是因为战乱的关系。北方战乱比较多,受到涉及的宗祠自然也就比较多。

  打仗的时候,大家都忙着打仗,百姓连最为起码的温饱都顾不上了,又怎么会有多余的精力去维持宗祠的完整,而且北方打仗让很多人逃难到了别的地方,北方宗祠自然也就荒废了。

    特别是像三国乱世、五胡乱华、安史之乱这些动辄死伤数千万的乱世,北方可以说是惨不忍睹。千里白骨,不少家族直接一个人都不剩了,哪还有什么宗祠?南方就不同了,古代的南方并不是政治中心,而且农业方面也经营得相当不错,在没有战乱的年代,百姓有吃的有住的,宗祠自然也就一代一代地延续了下来。

  当然了,南方宗祠之所以比较多,大部分都是北方人南迁之后,在当地开枝散叶之后才有的。前面说了,战乱时代,千里白骨,不少大家族,都选择南迁。像两晋时期的永嘉南渡;两宋时期的建炎南渡。家族迁移,宗祠自然也就跟着迁移了。

  此外,历史上的各个朝代都在大力开发南方,其中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移民。许多北方人就是因为移民,来到了南方,建立起了新的家族。

  那个时候北方人初来乍到,相对比较弱小,所以就不断地建宗祠来巩固家族的存在感。

 而且有时候可能是一个家族的人分别去往不同的地方,他们都会建立新的宗祠,如此一来,这个宗祠就多了。

  相较而言,北方那些大家族,成千上百年世代祖居于此,宗祠也比较固定,所以在数量要少于南方。但是就历史而言,往往要比南方宗祠来的长久。像晋祠、孔庙,这些都是非常著名的。

  最后除了前面说的战乱问题,还有经济条件方面的因素。从建宗祠,到维护宗祠,都是需要用到钱的。前面我们也说了,北方人口多,可是土地相对而言就分配得少了,在耕地比较缺乏的情况之下,粮食收入自然也就保证不了年年丰收了。

  在古代的农耕时期,家族没有富裕起来,宗祠的维护自然就受到了影响。

  南方可就不一样了,不管是耕地的面积分配,还是南方气候条件,都是非常有利粮食收成的。有多余的财力去维护宗祠的完整性,这是北方当时很难做得到的。



THE END





图文排版:小谱   

原创图文 欢迎转载 


您身边的修谱专家

扫码关注官方微信平台







[ 上一条] [下一条] [返回]

全国服务热线:400 676 8208

业务联系:铁叔:13905797517(微信同号) ;  余老师:13867951599(微信同号)
总机:0579-82335000

地址: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临江东路1000号浙中信息产业园创新大厦五楼
版权所有: 2019 天下谱局金华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备案号:浙ICP备16010184号-3